必也正名
必也正名的意思
⒈ 指必須按照正統(tǒng)倫理觀念和禮儀關(guān)系來端正綱紀(jì)名分。
引《論語·子路》:“子路曰:‘ 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br />唐蕭定《改修吳延陵季子廟記》:“舊以泰伯之廟在於蘇臺,而制季子之祠像設(shè)東面,非由典禮,諒無取焉,必也正名。”
宋王讜《唐語林·方正》:“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
【解釋】指必須按照正統(tǒng)倫理觀念和禮儀關(guān)系來端正綱紀(jì)名分。
【出處】《論語 子路》:“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示例】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讜《唐語林·方正》
【語法】必也正名作謂語;指名聲。
字義分解
(1)(副)必定;必然:戰(zhàn)~勝;攻~克|~經(jīng)之路。
(2)(副)必須;一定要:事~躬親。
(1)(助)〈書〉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孔子;魯人~。
(2)(助)〈書〉表示疑問或反對的語氣:何~?|是可忍;孰不可忍~?
(3)(助)〈書〉表示句中的停頓:不道之行~;天下為公。
(4)(副)同樣:水庫可以發(fā)電;~可以養(yǎng)魚。
(5)(副)疊用;強(qiáng)調(diào)兩事并列式對待:他~會(huì)種地;~會(huì)打鐵。
(6)(副)疊用;表示無論這樣或那樣;不以某種情形為條件:你去我~去;你不去我~不去。
(7)(副)表示轉(zhuǎn)折或讓步(常跟上文的‘雖然、即使’等呼應(yīng)):我雖然沒看過;~聽人說過|即使你不說;我~知道。
(8)(副)表示委婉:倒~罷了|~只好如此。
(9)(副)表示強(qiáng)調(diào)(常跟上文的‘連’字呼應(yīng)):連爺爺~樂得合不攏嘴。
1.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則的:正當(dāng)(dāng)。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懷。
5. 表示動(dòng)作在進(jìn)行中:他正在開會(huì)。
6. 兩者相對,好的、強(qiáng)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7.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8. 改去偏差或錯(cuò)誤:正骨。正誤。正音。正本清源。
9. 圖形的各個(gè)邊的長度和各個(gè)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電子的,與“負(fù)”相對:正電。
11. 大于零的,與“負(fù)”相對:正數(shù)(shù)。
12. 姓。
1.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shí)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3.做某事時(shí)用來作依據(jù)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xué)”為名,行騙錢之實(shí)。
4.叫出,說出:不可名狀。
5.聲譽(yù):名譽(yù)。名聲。名優(yōu)(a.出名的,優(yōu)良的;b.名伶)。名噪一時(shí)。名過其實(shí)。
6.有聲譽(yù)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師。名將(jiàng )。名醫(yī)。名著。名流。名言。名勝。名劇。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詞,用于人:三名工人。
與必也正名相關(guān)的成語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ba66243ac9ba66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