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詞語(yǔ)拼音 漢語(yǔ)解釋
斗牛的意思
斗牛
(1)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斗牛
(1) 挑逗牛與?;蚺Ec人相斗
⒈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路已分於湘漢,星猶看於斗牛。”
唐賈島《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詩(shī):“踏雪攜琴相就宿,夜深開戶斗牛斜。”
陳毅《中秋》詩(shī):“夜闌倍覺寒光滿,欲向天河射斗牛?!?/span>
⒉ 指吳越地區(qū)。因其當(dāng)斗、牛二宿之分野,故稱。
引宋曾鞏《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jié)推》詩(shī):“幸逢懷紱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寳玉?!?/span>
⒊ 指斗牛服的服色。參見“斗牛服”。
引《明史·輿服志三》:“尋賜羣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飛魚?!?br />文斐《寄贈(zèng)今希約真》詩(shī):“貺我皆金玉,羅胸盡斗牛?!?/span>
⒋ 傳說晉初時(shí),斗、牛之間常有紫氣照射, 雷煥以為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所致。見《晉書·張華傳》。后因以斗牛指代寶劍,亦泛指劍。亦作“鬭牛”。
引清李聲振《百戲竹枝詞·吞劍》:“亡命居然彈鋏游,還能飲刃向咽喉。中藏戈戟人間有,莫道胸能吐斗牛。”
⒌ 驅(qū)牛相斗比勝負(fù)的游戲。 宋高承《事物紀(jì)原·博弈嬉戲·斗牛》:“《成都記》曰:‘ 李冰為蜀郡守,有蛟暴,入水戮之。己為牛形。約曰:江神亦必牛形,白帶者我也。須臾有二牛鬭,武士射其神,斃。
引蜀不復(fù)病水?!墒囚a牛之戲,今世尚或有之,蓋自秦世之始也?!?br />明羅日褧《咸賓錄·南夷志三·貴南諸夷》:“二人謝去,相謂曰:‘惟鬭牛事可以誘致溪(苗砦主阿溪 )、 剌(阿剌 )也?!?br />魯迅《偽自由書·觀斗》:“看今年的《東方雜志》才知道金華又有斗牛,不過和西班牙卻兩樣的, 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們是使牛和牛斗。”
⒍ 相斗的牛。
引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副隊(duì)長(zhǎng)叫著把頭一低,像只斗牛般的撞了過來?!?/span>
二牛相斗或人與牛相斗。
如:「西班牙的斗牛,舉世聞名?!?/p>
字義分解
1. 中國(guó)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斗酒只雞(經(jīng)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jiǎn)單酒食,家常便飯)。
2. 量糧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shí)短淺)。
3. 形容小東西的大:斗膽。
4. 形容大東西的?。憾肥?。
5. 像斗的東西:斗車。斗笠。斗篷。熨斗。
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氣沖斗牛(怒氣沖天)。
7. 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
8. 古同“陡”,高聳的樣子。
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結(jié)構(gòu),斗是墊拱的方木塊,合稱斗拱。
10. 古同“陡”,突然。
1.哺乳動(dòng)物,趾端有蹄,頭上長(zhǎng)一對(duì)角,是反芻類動(dòng)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試(喻有很大的本領(lǐng),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黃。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執(zhí)或驕傲:牛氣。
4.姓。
斗牛其他相關(guān)
按照詞語(yǔ)字?jǐn)?shù)查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b67b543ac9b67b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