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之計
楚歌之計的意思
⒈ 《漢書·高帝紀(jì)下》:“﹝劉邦﹞圍羽垓下。
引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 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
后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shù)。 清袁于令《西樓記·集艷》:“于叔夜相公思想穆素徽妹子,一病不痊……要多請幾位姊妹去與他解悶喫酒,散他念頭。待念頭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個‘楚歌之計’。”
【解釋】《漢書·高帝紀(jì)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焙笠蛴谩俺柚嫛敝^攻心之術(shù)。
【出處】《漢書·高帝紀(jì)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p>
【示例】待念頭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個‘楚歌之計’。清·袁于令《西樓記·集艷》
【語法】楚歌之計作賓語;用于用計。
字義分解
(1)(形)〈書〉痛苦:苦~。
(2)(名)牡荊;落葉灌木;開青色或紫色的穗狀小花;鮮葉供藥用。
(3)古國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帶;戰(zhàn)國七雄之一:~國。
(4)姓。
(1)(名)歌曲:民~|山~兒|唱一個~兒。
(2)(動)唱:~者|高~一曲。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薄?/p>
(1)(動)計算:核~|共~|數(shù)以萬~。
(2)(名)測量或計算度數(shù)、時間等的儀器:時~|體溫~|晴雨~。
(3)(名)主意;策略;計劃:~策|緩兵之~|眉頭一皺;~上心來|百年大~。
(4)(動)做計劃;打算:設(shè)~|為加強安全~;制定了工廠保衛(wèi)條例。
(5)(Jì)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b3d8443ac9b3d8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