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沒不常
出沒不常的意思
⒈ 出現(xiàn)隱沒都無規(guī)律,捉摸不定。
引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蓋此賊非陸地群盜之比,據(jù)重湖環(huán)千餘里,出沒不常。”
清戴名世《誥封光祿大夫張公墓志銘》:“湖故有寇,出沒不常?!?br />亦作“出沒無常”。 老舍《二馬》十五:“她老在眼前,心上,夢里,出沒無常??傁胪怂?,可是那里忘得下!”
邵燕祥《第一汽車廠工地的第二個雨季》詩:“盡管風(fēng)雨出沒無常,我們從它手中奪取著時間?!?/span>
【解釋】出現(xiàn)隱沒都無規(guī)律,捉摸不定。
【出處】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蓋此賊非陸地群盜之比,據(jù)重湖環(huán)千里,出沒不常?!?/p>
【示例】湖故有寇,出沒不常。清·戴名世《誥封光祿大夫張公墓志銘》
【近義詞】出沒無常
【語法】出沒不常作謂語、定語;用于神秘的人或事物。
字義分解
(1)(動)從里面走向外面:~來|~席。
(2)(動)超出。
(3)(動)往外拿:~主意。
(4)(動)出產(chǎn)、產(chǎn)生、發(fā)生:~問題。
(5)(動)發(fā)出:~汗。
(6)(動)顯露:~名。
(7)(動)顯得量多:不~數(shù)。
(8)(動)支出:~納。
(9)(名)〈方〉跟“往”連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中的一個獨立劇目叫一出:一~戲。(動)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從里往外:跑~大門。(動)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完成。含有從隱蔽到顯露或從無到有的意思:做~成績。(助)用在形容詞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中的一個獨立劇目叫一出
1. 隱在水中:沉沒。沒頂之災(zāi)。
2. 隱藏,消失:埋沒。沒落。
3. 漫過,高過:水沒了頭頂。淹沒。
4. 財物收歸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沒收。抄沒。
5. 終,盡:沒世。沒齒不忘。
6. 同“歿”。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形)一般;普通;平常:~識|~態(tài)。
(2)(形)不變的;經(jīng)常:~數(shù)|冬夏~青。
(3)(副)時常;常常:~來|~往。
(4)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b01fa43ac9b01f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