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詞語(yǔ)拼音 漢語(yǔ)解釋
腹心之疾
腹心之疾的意思
⒈ 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嚴(yán)重的禍患。
引《左傳·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
宋王安石《使醫(yī)》:“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説而思之,其庶矣?!?br />亦省作“腹心疾”。 《史記·伍子胥列傳》:“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
《新唐書·藩鎮(zhèn)傳·李師道》:“請(qǐng)燒河陰敖庫(kù),募洛壯士劫宮闕,即朝廷救腹心疾,此解蔡一奇也?!?/span>
隱密或致命的禍患?!蹲髠鳎Ч辍罚骸赣喔剐闹?,而置諸股肱,何益?」《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今天下多事,置白承福等部落在太原,乃異日腹心之疾,不如因事圖之。」也作「腹心之患」、「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憂」。
【解釋】腹心:比喻要害處;疾:疾患。比喻要害處的禍患。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
【示例】陛下只知行樂(lè)歡娛,歌舞宴賞,作一己之樂(lè),致萬(wàn)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樂(lè),而先有腹心之患矣。(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十八回
【近義詞】心腹之患
【語(yǔ)法】腹心之疾偏正式;作賓語(yǔ);比喻要害處的禍患。
字義分解
(1)(名)肚子;軀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通稱肚子(dù·zi)。
(2)(名)鼎、瓶子等器物中間凸出的部分。
(1)(名)人和高等動(dòng)物身體內(nèi)推動(dòng)血液循環(huán)的器官。也叫心臟:~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談~|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圓~|重~|燈~。
(4)(名)二十八宿之一。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wú)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名)疾?。?span>積勞成~。
(2)(名)痛苦:~苦。
(3)(動(dòng))痛恨:~惡如仇。
(4)(形)急速;猛烈:~風(fēng)|~馳|~走|大聲~呼。
按照詞語(yǔ)字?jǐn)?shù)查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d4db43ac9ad4d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