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
分道揚鑣的意思
分道揚鑣
(1) 揚鑣:驅(qū)馬前進
(2) 指分路而行
(3) 比喻志趣目的不同而分別行事
⒈ 亦作“分路揚鑣”。
⒉ 分道而行。
引《魏書·拓跋志傳》:“﹝拓跋志﹞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 高祖曰:‘ 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br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九回:“除唐督留守外,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先向四川進發(fā),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fā),分道揚鑣,為國效力去了?!?/span>
⒊ 才力相當(dāng),各有千秋。
引《南史·裴子野傳》:“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br />明沉德符《野獲編·兵部·武臣好文》:“時汪太函、王弇州,并稱其文彩,遂儼然以風(fēng)雅自命。幕客郭造卿輩,尊之為元敬詞宗先生,幾與縉紳分道揚鑣?!?br />清王士禛《古詩箋·凡例》:“明遠(yuǎn)篇體驚奇,在延年之上。 謝之與鮑,可謂分路揚鑣?!?/span>
⒋ 猶獨樹一幟,各行其是。 《北史·文苑傳序》:“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淪缺,漸乖典則,爭馳新巧。
引簡文、湘東啟其淫放, 徐陵、庾信分路揚鑣?!?br />顧笑言等《李宗仁歸來》第三章:“這一夜, 李宗仁一直沒有合眼。他先是在屋中踱步,回憶著與蔣介石勾心斗角,屢屢遭到暗算的往事,一個與其分道揚鑣的腹案,漸漸形成。”
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參見「分路揚鑣」條。
【解釋】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qū)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fā)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biāo)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處】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p>
【示例】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揚鑣了。
【近義詞】各奔前程、風(fēng)流云散
【反義詞】志同道合、并駕齊驅(qū)、攜手合作
【語法】分道揚鑣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1. 區(qū)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2. 由整體中取出或產(chǎn)生出一部分:分發(fā)。分憂。分心勞神。
3. 由機構(gòu)內(nèi)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 )。
4. 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
5. 辨別:區(qū)分。分析。
6. 區(qū)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
1.道路:鐵~。大~。人行~。羊腸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下水~。黃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頭頭是~。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義。
5.技藝;技術(shù):醫(yī)~。茶~?;ā?。
6.學(xué)術(shù)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傳~。衛(wèi)~士。
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
9.線條;細(xì)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兒,一條斜~兒。
10.姓。
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qū)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shè)道。
12.某些國家行政區(qū)域的名稱。
13.說:~白。能說會~。一語~破。
14.用語言表示(情意):~喜。~歉?!x。
15.說(跟文言“曰”相當(dāng),多見于早期白話)。
16.以為;認(rèn)為:我~是誰呢,原來是你。
(1)(動)高舉;往上升:飄~|~帆。
(2)(動)往上撒:~場。
(3)(形)傳播出去:贊~|~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蘇揚州。
(6)(名)姓。
(1)(名)馬嚼子的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2)(名)同“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b0e843ac9ab0e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