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疏的意思
⒈ 猶箋注。
引宋曾鞏《南軒記》:“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刺非……罔不畢載?!?br />清戴名世《己卯行書小題序》:“今夫道具載于四子之書,幽遠閎深,無所不具,乃自漢唐諸儒相繼,訓詁箋疏,卒無當于大道之要?!?br />郭沫若《討論注譯運動及其他》:“他把德文逐字譯成英文,把英文逐字譯成華字,依華文文例整頓一遍之后,再來插說幾句以當箋疏?!?/span>
⒉ 牋疏:章奏;書信。
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蒙少不脩書傳,每陳大事,??谡紴闋犑琛!?br />《北史·蕭大圜傳》:“大圜恐讒愬生,乃屏絶人事,門客左右,不過三兩人,不妄游狎,兄姊間,止牋疏而已。”
《宋史·楊克讓傳》:“趙普守西洛,府中牋疏,皆希閔所為?!?/span>
字義分解
(1)(名)注解:~注。
(2)(名)寫信或題詞用的紙:信~|便~。
(3)(名)信札。
(4)注釋:~注。
(5)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便~。信~。
(6)書信:~札。~牘。華~。
(7)文體名,書札、奏記一類:~奏。奏~(多呈皇后、太子、諸王)。
(1)(動)清除阻塞使通暢;疏通
(2)(形)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林|~星。
(3)(形)關系遠;不親近;不熟悉:~遠|生~。
(4)(動)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虛:志大才~。
(6)(動)分散;使從密變?。?span>~散。
(7)姓。
(8)(名)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條陳:上~。
(9)(名)古書的比“注”更詳細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經(jīng)注~》。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649143ac9a649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