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詞語(yǔ)拼音 漢語(yǔ)解釋
渙然冰釋
渙然冰釋的意思
像冰凍遇熱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團(tuán)、困難等很快消除。語(yǔ)出《(好工具h(yuǎn)ao86.com)老子》:“渙兮若冰之將釋?!?/p>
⒈ 像冰凍遇熱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團(tuán)、困難等很快消除。
引語(yǔ)出《老子》:“渙兮若冰之將釋。”
晉杜預(yù)《<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rùn),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后為得也?!?br />明宋濂《<筆記>序》:“難決之疑,久蔽之惑,皆渙然而冰釋?!?br />魯迅《偽自由書·“多難之月”》:“不過只要將這‘難’字,不作國(guó)民‘受難’的‘難’字解,而作令人‘為難’的‘難’字解,則一切困難,可就渙然冰釋了?!?/span>
像冰塊遇熱消融流散。語(yǔ)本《老子.第一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后用以比喻疑慮、誤會(huì)、嫌隙等一下子完全消除。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rùn),渙然冰釋,怡然理順。」《隋書.卷七五.儒林傳.序》:「博士罄懸河之辯,侍中竭重席之奧,考正亡逸,研核異同,積滯群疑,渙然冰釋?!挂沧鳌笩ㄈ槐尅埂?/p>
【解釋】渙然:消散的樣子;釋:消散、解除。指像冰塊溶化流散一樣。比喻誤會(huì)、疑慮、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處】晉 杜預(yù)《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rùn),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后為得也?!?/p>
【示例】誤解和偏見并不能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而渙然冰釋。
【近義詞】煙消云散、冰消瓦解、化為烏有
【語(yǔ)法】渙然冰釋偏正式;作謂語(yǔ)、賓語(yǔ);比喻相互間的嫌隙等消除。
字義分解
(動(dòng))消散:~散|~然。
1. ?對(duì),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2. ?以為對(duì),答應(yīng),信守:然納(以為對(duì)而采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3. ?這樣,如此:當(dāng)然。然后。然則。
4. ?表示一種語(yǔ)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5. ?用于詞尾,表示狀態(tài):顯然。忽然。飄飄然。
6. ?古同“燃”。
(1)(名)水在攝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結(jié)成的固體。
(2)(動(dòng))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剛到中秋;河水已經(jīng)有些~腿了。
(3)(動(dòng))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使其涼:把汽水~上。
1. 解說,說明:解釋。注釋。釋文。釋義。
2. 消除,消散:釋疑。釋怨。渙然冰釋(像冰融化了一樣,嫌隙和疑慮都完全消除)。
3. 放開,放下:釋放。保釋。手不釋卷。
4.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jiǎn)稱,后泛指佛教:釋氏。釋教。釋子(和尚)。釋藏(zàng )(佛教經(jīng)典的總匯,分經(jīng)、律、論三藏,包括漢譯佛經(jīng)和中國(guó)的一些佛教著述)。釋典。
按照詞語(yǔ)字?jǐn)?shù)查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59a443ac9a59a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