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文的意思
回鶻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創(chuàng)制的文字。屬音素文字類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魯番盆地及中亞楚河流域。字母分字頭、字中、【好工具h(yuǎn)ao86.com】字尾。字體分刻本體、寫經(jīng)體、草體三種。留存至今的用這種文字書寫的碑銘和文獻(xiàn)有《九姓回鶻可汗碑》、《彌勒會見記》、《福樂智慧》、《金光明經(jīng)》、《菩薩大唐三藏法師傳》、《高昌館雜字》、《高昌館來文》等,均對研究維吾爾族語言、文學(xué)、歷史有重要價值。
⒈ 回鶻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創(chuàng)制的文字。屬音素文字類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魯番盆地及中亞楚河流域。字母分字頭、字中、字尾。字體分刻本體、寫經(jīng)體、草體三種。留存至今的用這種文字書寫的碑銘和文獻(xiàn)有《九姓回鶻可汗碑》、《彌勒會見記》、《福樂智慧》、《金光明經(jīng)》、《菩薩大唐三藏法師傳》、《高昌館雜字》、《高昌館來文》等,均對研究維吾爾族語言、文學(xué)、歷史有重要價值。
記錄古土耳其語的文字。為古代維吾爾人參考粟特文字所創(chuàng)。屬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個字母。原來由右至左橫寫,后改自上而下直寫。西元八至十五世紀(jì)在中亞吐魯番盆地與楚河流域流行。為蒙古文的前身。
字義分解
(1)(動)曲折環(huán)繞:~旋|~環(huán)|~腸|迂~。
(2)(動)從別處回到原來的地方?。骸遥€|~路|~門|~去。
(3)(動)掉轉(zhuǎn):~馬槍|~頭|~升。
(4)(動)答復(fù);回報(bào):~信|~禮|~電|~文。
(5)(動)回稟:~報(bào)|~稟。
(6)(動)謝絕;退掉;辭去:~絕|退~|駁~|撤~。
(7)(量)指事情、動作的次數(shù):一~|數(shù)~。
(8)(量)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隼。
(1)(名)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化|~明|~物。
(5)(名)舊時指禮節(jié)儀式:虛~|繁~縟節(jié)。
(6)(名)非軍事的(跟‘武’相對):~職|~武雙全。
(7)(名)古時稱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身|~了雙頰。
(8)(舊讀wèn)掩飾:~過飾非。
(9)(名)關(guān)于讀書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水~。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528a43ac9a528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