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格的意思
⒈ 亦稱“葫蘆韻”。作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其“先二后四”者,謂用韻時(shí)音近之字可合并而用,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后四韻“冬”,先小后大,如葫蘆形,故名。
引宋袁文《甕牖閑評》卷五:“昔鄭都官與僧齊己、鄭損輩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shù)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jìn)退。葫蘆韻者,先二后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jìn)退韻者,一進(jìn)一退。失此則謬矣?!?/span>
字義分解
(1)(名)〔葫蘆〕草本植物;莖蔓生;果實(shí)中間細(xì);像兩個(gè)球連在一起;可做器皿;也供玩賞。
(2)(名)〔葫蘆〕這種植物的果實(shí)。
(1)(名)蘆葦;草木植物;多生在水邊;莖中空;可以編席;造紙:~花。
(2)(Lú)姓。
1.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2. ?法式,標(biāo)準(zhǔn):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3. ?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zhì):格調(diào)。風(fēng)格。人格。國格。性格。
4.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5. ?擊,打:格斗。格殺。
6. ?推究:格致。
7. ?樹的長枝。
8. ?至,來: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變革,糾正:格非。
11. ?某些語言中的語法范疇。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2bc543ac9a2bc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