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刻鵠
畫龍刻鵠的意思
《東hAo86.com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yán)敦書曰:‘學(xué)龍伯高不就,猶為謹(jǐn)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焙笠浴爱孆埧贴]”比喻好高騖遠(yuǎn),終無成就。
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⒈ 同“畫虎刻鵠”。
引清唐孫華《送吳振西北游》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span>
【解釋】比喻好高鶩遠(yuǎn),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出處】清 唐孫華《送吳振西北游》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p>
【近義詞】畫虎刻鵠
【語法】畫龍刻鵠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1)(動)用筆或類似筆的東西做出圖形(基本義):~畫兒|~人像|~山水。
(2)(名)(~兒)畫成的藝術(shù)品:山水~|年~|風(fēng)景~。
(3)(形)用畫兒裝飾的:~屏|~棟雕梁。
(4)(動)用筆或類似筆的東西做出線或作為標(biāo)記的文字:~線|~押。
(5)(名)漢字的一筆稱一畫:筆~。
(1)(名)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能興云降雨。
(2)(名)封建時(shí)代作為帝王的象征;也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
(3)(名)生物學(xué)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4)(名)(Lónɡ)姓。
(1)(動)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屬等物品上雕成花紋、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壺記時(shí);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jì)時(shí);以十五分鐘為一刻:五點(diǎn)一~開車。
(3)(名)時(shí)間:頃~|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極深:深~|~苦。
(5)(形)刻?。?span>尖~|苛~。
(6)同“克”。
天鵝。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a239f43ac9a239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