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
金聲玉振的意思
⒈ 謂以鐘發(fā)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
引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絲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獨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齊鳴,天人合一,亦金聲玉振之遺意也?!?/span>
⒉ 比喻聲名昭著遠揚。
引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玉振。”
唐李德裕《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政建中和,金聲玉振?!?br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歸真》:“金聲玉振,天理無不暢之機?!?/span>
⒊ 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引宋黃庭堅《題子瞻書詩后》:“詩就金聲玉振,書成蠆尾銀鉤。”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此詩家四關(guān)?!?br />老舍《趙子曰》第一:“不用說對朋友們虛恭有禮,就是對仆役們也輕易不說一個臟字;除了有時候茶泡的太淡,酒熱的過火,才金聲玉振的贊美仆役們幾聲:‘混蛋!’”
為孟子稱贊孔子圣德兼?zhèn)?,正如奏樂,以鐘發(fā)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語本《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购笥靡员扔鞑诺录?zhèn)?,學識淵博。唐.張說〈邠王府長史陰府君碑銘〉:「史門文宗,國子儒允,克家踵武,金聲玉振。」也作「玉振金聲」。
【解釋】用鐘發(fā)聲;用磬收韻;集六音之大成。形容聲音動聽。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學卓絕;比喻文辭優(yōu)美。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p>
【示例】金聲玉振,寥亮于區(qū)寓。(南朝齊 王儉《褚淵碑文》)
【近義詞】擲地有聲、聲成金石
【語法】金聲玉振聯(lián)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字義分解
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shù)79。赤黃色,有光澤,質(zhì)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
2.金屬:五~。
3.錢:現(xiàn)~。助學~。
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收兵。~鼓齊鳴。
5.比喻尊貴、珍貴:~口玉言。
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發(fā)(fà)?!珷N燦。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lǐng)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lián)合進攻下滅亡。
(1)(名)(~兒)聲音:雨~。
(2)(量)表示聲音發(fā)出的次數(shù):喊了兩~。
(3)(動)發(fā)出聲音;宣布;陳述:~東擊西。
(4)(名)名聲:~譽|~望。
(5)(名)聲母:雙~疊韻。
(6)(名)字調(diào):平~|四~。
(1)(名)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
(2)(形)比喻潔白或美麗:~顏|亭亭~立。
(3)敬辭;指對方身體或行動:~音|~照。
(4)(Yù)姓。
(1)(動)救濟。
(2)(動)搖動;揮動。
(3)(動)奮起:~奮|~作。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9b41f43ac99b41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