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之應
鳴鶴之應的意思
⒈ 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引《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
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br />孔穎達疏:“處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br />明張居正《<玉林清賞詩>序》:“迺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訪,諸君感鳴鶴之應,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span>
【解釋】《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蓖蹂鲎ⅲ骸傲⒄\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笨追f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焙笠浴傍Q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出處】《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蓖蹂鲎ⅲ骸傲⒄\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笨追f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p>
【示例】乃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訪,諸君感鳴鶴之應,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明·張居正《〈玉林清賞詩〉序》
【語法】鳴鶴之應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1)(動)(鳥獸或昆蟲)叫:雞~|蟬~。
(2)(動)發(fā)出聲音;使發(fā)出聲音:雷~|耳~。
(3)(動)表達;發(fā)表(情感、意見、主張):~謝|~冤。
(名)鳥類的一屬;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雙棲;常在河邊或海岸捕食魚和昆蟲。常見的有白鶴、灰鶴等。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 回答或隨聲相和:應答。呼應。應對(答對)。應和(hè)。反應(a.化學上指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產(chǎn)生性質(zhì)和成分與原來不同的新物質(zhì);b.人和動物受到刺激而發(fā)生的活動和變化;c.回響,反響)。
2. 接受,允許,答應要求:應邀。應聘。應考。
3. 順合,適合:順應。適應。應機。應景。應時。應用文。
4. 對待:應付。應變。應酬。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97e1343ac997e1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