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是情非
貌是情非的意思
⒈ 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
引南朝梁簡文帝《下僧正教》:“或十尊五圣共處一廚,或大士、如來俱藏一柜,信可謂心與事背,貌是情非?!?br />亦作“貌是心非”。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guī)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span>
表里不一,心里所想的與所做的完全不同。
【解釋】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里不一。
【出處】《與僧正教》:“信可謂心與事背,貌是情非?!?/p>
【近義詞】表里不一、貌是心非
【反義詞】表里如一
【語法】貌是情非作謂語、定語;指表里不一。
字義分解
1.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2.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3. ?外觀:全貌。
4. ?古書注解里表示狀態(tài)、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5.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于別殿”。
1. 表示解釋或分類:他是工人?!栋ⅲ颜齻鳌返淖髡呤囚斞浮?/p>
2. 表示存在:滿身是汗。
3. 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太長了。
4. 表示適合:來的是時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兒他都肯干。
6. 用于問句:他是走了嗎?
7. 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是冷。
8. 對,合理,與“非”相對:是非。他說的是。實事求是。
9. 認為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一個“是”字):是,我就去。
11. 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詞,把行為對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你是問。惟利是圖。
13. 姓。
(1)(名)感情:熱~|無~|溫~。
(2)(名)情面:人~|講~|托~|求~。
(3)(名)愛情:~書|~話|談~。
(4)(名)情欲;性欲:春~|發(fā)~期。
(5)(名)情形;情況:病~|軍~|實~|災~。
(1)(名)錯誤;不對: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動)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難。
(4)(副)不是:~賣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應;表示雙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這樣:~下苦功不可。
(6)(副)必須;偏偏;不行:~他莫可。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9576043ac995760/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