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調的意思
民間hAo86.com曲調名。
⒈ 民間曲調名。 清初至道光間流行,晚清時傳唱者已少。一般六十三字,可加襯字,平仄通協,句式與《寄生草》略同。 《白雪遺音》中收此調甚多。
引清俞蛟《潮嘉風月記·大美》:“每逢讌集,酒酣拇戰(zhàn),羣囂紛起,獨美娘默如。善歌《馬頭調》,其聲嬌而細,宛而長,如春鶯出谷?!?br />阿英《閑話西湖景》:“開口唱得是《馬頭調》兒,然后改了《太平年》?!?/span>
一種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間的曲調。以三弦為主,琵琶為佐。
字義分解
(1)(名)哺乳動物;頸部有鬃;四肢強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1.人身最上部或動物最前部長著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頭發(fā)或所留頭發(fā)的樣式:剃~。梳~。平~。分~。你的臉形留這種~不合適。
3.物體的頂端或末梢:山~。筆~兒。中間粗,兩~兒細。
4.事情的起點或終點:話~兒。提個~兒。這種日子到什么時候才是個~兒啊!
5.物品的殘余部分:布~兒。蠟~兒。鉛筆~兒。
6.頭目:李~兒。他是這一幫人的~兒。
7.方面:他們是一~兒的。心掛兩~。
8.第一:~等?!?。
9.領頭的;次序居先的:~車?!R?!?。
10.姓。
1. 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
2. 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
3. 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
4. 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
5. 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fā)言是一個調。
6. 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
7. 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
8. 調動:崗位調整。
9. 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
10. 調查:調研。內查外調。
11. 提取、調?。ㄎ募?、檔案等):調檔。
12. 調換:調座位。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9229643ac992296/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