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
秋毫之末的意思
⒈ 秋日禽獸毛的末端。比喻極為微細(xì)的東西。
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朱熹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難見也?!?br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hào)》:“《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br />清東軒主人《述異記·祝玉成牙畫》:“畫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br />亦作“秋豪之末”。 《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span>
秋天鳥獸新生細(xì)毛的末端。比喻極細(xì)微的東西。
【解釋】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xì)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細(xì)微的東西。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而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示例】(1)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謹(jǐn)慎,不能出錯(cuò)。
【近義詞】無足輕重、輕于鴻毛
【反義詞】龐然大物、重于泰山
【語法】秋毫之末偏正式;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1)(名)秋季:深~|~風(fēng)|~雨。
(2)(名)莊稼成熟或成熟時(shí)節(jié):麥~|大~。
(3)(名)指一年的時(shí)間:一日不見;如隔三~。
(4)(名)指某個(gè)時(shí)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1)(名)細(xì)長而尖的毛:狼~筆|羊~筆。
(2)(名)指毛筆:揮~。
(3)(名)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繩:頭~|二~。
(4)(副)一點(diǎn)兒(只用于否定式):~不足怪|~無頭緒。
(5)(形)(某些計(jì)量單位的)千分之一:~米|~升|~克。
(6)(量)計(jì)量單位名稱。ɑ)長度;十絲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b)重量;十絲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
(7)(量)〈方〉貨幣單位;即角。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名)東西的梢;盡頭: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節(jié)。
(3)(名)最后;終了;末尾:劇~|篇~。
(4)(名)(~子、~兒 )細(xì)碎的或成面兒的東西:茶~。
(5)(名)戲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f81e43ac98f81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