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墻面而立
墻面而立的意思
面對墻壁,不見一物。語出《論語.陽貨》:「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比喻不學(xué)無術(shù),毫無才能。南朝梁.簡文帝〈誡當(dāng)陽公大心書〉:「若使墻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也作「面墻而立」。
【解釋】面對墻壁對立。形容目光短淺。亦作“面墻而立”。
【出處】《書·周官》:“不學(xué)墻面”孔傳:“人而不學(xué),其猶正墻面而立?!薄墩撜Z·陽貨》:“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示例】若使墻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南朝·梁·簡文帝《誡當(dāng)陽公大心書》
【語法】墻面而立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名)磚、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圍:~壁|~根|~基|~頭|~紙|城~|高~|圍~|銅~鐵壁|狗急跳~。
(1)(名)頭的前部;臉:~孔。
(2)(動)向著:背山~水。
(3)(名)物體的表面;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地~|桌~|~兒。
(4)(動)當(dāng)面:~談|~洽。
(5)(名)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的正面:鞋~|~兒。
(6)(名)幾何學(xué)上稱線移動所成的形跡;有長有寬;沒有厚:平~|~積。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詞后綴: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鏡子。
(10)(量)用于會見的次數(shù):一~鏡子。
(11)(名)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兒)粉末:藥~兒。
(13)(名)面條:掛~|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瓜。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動)使豎立;使物體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動)建立;制定。
(4)(動)指君主即位。
(5)(動)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d41343ac98d41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