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跂的意思
蟲爬行貌。跂,通“蚑 ”。
《漢書·東方朔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顏師古注:“跂跂,行貌也。”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一日昧爽,小龍者出連綱之舟尾,有柁工之婦不識也,謂是蜥蜴。撥置之,則跂跂又緣柁而上。” 清樂鈞《耳食錄二編·文壽》:“蜥蜴見履,若甚怒,躍下嚙履,裂之,跂跂緣壁間?!?/p>
比喻摸索前行。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序》:“萬百億千縫掖俊民,跂跂脈脈而望,篝燈而求明,囊螢而自珍?!?/p>
行進平緩貌。跂,通“伎 ”。
《詩·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毛傳“伎伎,舒貌。謂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 唐陸德明釋文:“伎,本亦作‘跂’?!?元李好文《感志賦》:“鹿之斯奔兮,其足跂跂?!?/p>
昆蟲行動緩慢的樣子。
字義分解
1. 多生的腳趾:“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p>
2. 爬動:“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p>
3. 慢走。
1. 古通“企”,踮起:“吾嘗跂而望矣?!?/p>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ab7543ac98ab75/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