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的意思
隨喜
(1) 佛教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等
(2) 舊指游覽寺院
(3) 隨人游玩
⒈ 佛教語。謂見到他人行善而生歡喜之意。
引南朝梁沉約《懺悔文》:“弱性蒙心,隨喜讚悅。”
《西游記》第十二回:“若敬重三寳,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愿送他。”
魯迅《熱風(fēng)·隨感錄四十一》:“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nèi)?!?/span>
⒉ 佛教語。猶言因別人欣喜而欣喜。
引《西游記》第九四回:“此時長老見那國王敬重,無計可施,只得勉強隨喜,誠是外喜而內(nèi)憂也。”
魯迅《<吶喊>自序》:“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xué)們的拍手和喝采?!?br />郁達夫《浙東景物紀略·方巖紀靜》:“臺前簇擁著許多老幼男女,各流著些被感動了的隨喜之淚。”
⒊ 佛教語。猶言贊助他人行善事。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閑話》:“募建水陸道場,修齋追薦,并脫度一切寃魂,二位也肯隨喜么?”
王季思等注:“佛家語,本取見人行善事,隨之而生歡喜心之意。一般用作布施的代語?!?br />《紅樓夢》第一〇一回:“明兒還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興不高興?若高興,也去隨喜隨喜。”
⒋ 佛教語。謂歡喜之意隨瞻拜佛像而生。因用以稱游謁寺院。
引唐杜甫《望兜率寺》詩:“時應(yīng)清盥罷,隨喜給孤園。”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隨喜了上方佛殿,早來到下方僧院?!?br />《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見寺宇整齊,進來隨喜。”
顧學(xué)頡校注:“本是佛教徒瞻拜佛像,隨像發(fā)生歡喜心的意思;一般當做參觀佛寺解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畫壁》:“﹝老僧﹞見客人,肅衣出迓,導(dǎo)與隨喜?!?/span>
因認同他人某種行為,而生起愉悅、贊許的心,佛教稱為「隨喜」。
字義分解
(1)跟從。
(2)(介)跟(表示所依據(jù)的條件):~著形勢的發(fā)展;我們更需要更新知識。
(3)(動)順從:~順|~風(fēng)轉(zhuǎn)舵。
(4)(連)任憑:~意。
(5)(動)順便:~手。
(6)(動)像:他舉止~他爸爸。
(7)(副)隨時;表示前后的動作緊接著發(fā)生:~叫~到。
(8)〈連〉不管;無論:~他去吧。
(9)姓。
(1)(形)歡悅;快樂;高興:歡~|~色|~慶。
(2)(形)可慶賀的:~事|~報|~酒。
(3)(名)〈口〉稱懷孕為“有喜”。
(4)(動)愛好:~歡|~好。
(5)(動)某種生物適宜于什么環(huán)境;某種東西適宜于配什么東西:~陰|~雨。
(6)(名)吉慶的事:報~|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6b5f43ac986b5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