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非文過
遂非文過的意思
⒈ 飾非文過。掩飾錯(cuò)誤和過失。
引漢荀悅《漢紀(jì)·昭帝紀(jì)》:“遂非文過,知而不改?!?br />《孟子·公孫丑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宋朱熹集注:“責(zé)賈不能勉其君以遷善改過,而教之以遂非文過也?!?/span>
【解釋】飾非文過。掩飾錯(cuò)誤和過錯(cuò)。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 昭帝紀(jì)》:“遂非文過,知而不改?!薄睹献?公孫丑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p>
【示例】責(zé)賈不能勉其君以遷善改過,而教之以遂非文過也。宋朱熹集注
【近義詞】文過飾非
【語法】遂非文過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義同“遂(suì)”。用于“半身不遂”。
(1)(名)錯(cuò)誤;不對: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動(dòng))不以為然;反對;責(zé)備:~難。
(4)(副)不是:~賣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應(yīng);表示雙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這樣:~下苦功不可。
(6)(副)必須;偏偏;不行:~他莫可。
(1)(名)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hào):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會(huì)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化|~明|~物。
(5)(名)舊時(shí)指禮節(jié)儀式:虛~|繁~縟節(jié)。
(6)(名)非軍事的(跟‘武’相對):~職|~武雙全。
(7)(名)古時(shí)稱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身|~了雙頰。
(8)(舊讀wèn)掩飾:~過飾非。
(9)(名)關(guān)于讀書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水~。
1.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shí)到彼時(shí):過江。過賬。過程。過渡。過從(交往)。經(jīng)過。
2. 經(jīng)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磅。過目。
3. 超出:過于。過度(dù)。過甚。過獎(jiǎng)(謙辭)。過量(liàng)。過剩。過猶不及。
4. 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過電影。
5. 從頭到尾重新審視:把這篇文章再過一過。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幾過兒。
7. 錯(cuò)誤:過錯(cuò)。記過。
與遂非文過相關(guān)的成語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657843ac98657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