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的意思
審時度勢
(1) 一種決策思想。意為仔細(xì)研究并估計時勢的特點(diǎn)和變化
⒈ 分析時勢,估計其發(fā)展趨向。
引明張居正《與李太仆漸庵論治體》:“然審時度勢,政固宜爾,且受恩深重,義當(dāng)死報,雖怨誹有所弗恤也。”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師古》:“漫言法古,而不審時度勢以圖之,鮮有不敗者也?!?br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他對中央文件又信又不全信,再根據(jù)謠言、猜測、小道消息和自己的豐富想象,審時度勢,決定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
詳細(xì)考量時局情勢的發(fā)展變化。《隋唐演義.第七八回》:「大凡士人出處,不可茍且,須審時度勢,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挂沧鳌笇彆r定勢」。
【解釋】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出處】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示例】一個出色的指揮員,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fā),審時度勢,適時修訂作戰(zhàn)方案。
【近義詞】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反義詞】刻舟求劍、墨守成規(guī)、不識時務(wù)
【語法】審時度勢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字義分解
1. 詳細(xì),周密:審慎。審視。
2. 仔細(xì)思考,反復(fù)分析、推究:審查。審定。審訂。審核。審美。審計。審評。審時度勢。
3. 訊問案件:審理。審判。審訊。公審。
4. 知道:不審近況如何?
5. 一定地,果然:審如其言。
1.時間(對空間而言):~空觀念。
2.時代;時候:古~。唐~。戰(zhàn)~。
3.時間單位。舊指時辰,現(xiàn)指小時,即一日(一個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規(guī)定的時間:按~上班。過~作廢。
5.季節(jié):四~如春。
6.現(xiàn)在的;當(dāng)時的:~事?!d。
7.時俗;時尚:入~。
8.副詞。時常:~~。~有錯誤。
9.有時候:~陰~晴。
10.時機(jī):不誤農(nóng)~。
1. 計算,推測:忖度。揣度。審時度勢。度德量力。
(1)(名)勢力:權(quán)~。
(2)(名)一切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趨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現(xiàn)象或形勢:山~|地~。
(4)(名)政治、軍事或其他社會活動方面的狀況或情勢:趨~|局~。
(5)(名)姿態(tài):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331d43ac98331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