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諫之義
三諫之義的意思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span id="fmvzo6y" class="cin1">曹伯曰:‘不可?!?span id="fmpd4z5" class="add_opacity">(好工具hao86.com)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p>
⒈ 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引《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br />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br />漢王充《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span>
【解釋】《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懿唬骸豢伞!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焙涡葑⒁鬃釉唬骸八^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焙笠浴叭G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出處】《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焙涡葑⒁鬃釉唬骸八^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p>
【示例】東漢·王充《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p>
【語法】三諫之義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1)(量)數(shù)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數(shù)或多次:~番五次。
(動)舊時稱規(guī)勸君主、尊長;使之改正錯誤:從~如流|進~。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2.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wù)。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3.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4.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nèi)容: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5. ?指認為親屬的:義父。
6. ?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
7. ?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11ce43ac9811c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