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我國人民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政治運動和文化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游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承認日本接管德國侵占我國山東的各種特權的無理決定,運動很快擴大到全國。在五四運動中無產(chǎn)階級作為覺悟了的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全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詞語來源
該詞語來源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詞語造句
1、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fā)生的。
2、在1917年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和1919年的中國五四運動的雙重影響下,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真正在中國贏得了一席之地。
3、人文主義的溫和,改革的途徑與許多學生們的求新的熱情相沖突,知識分子和政客們集結在一起參與了中國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
4、如何真正弘揚五四運動精神?
5、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中心。
6、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時期。
7、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新時期的標志。
8、而五四運動,乃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可以說,現(xiàn)代中國人所有的價值、觀念和信仰均源于此,至少是經(jīng)過五四的激流鍛造和洗禮過的。
9、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發(fā)生了具有實質意義的變化,是對早期譯介階段的超越。
10、據(jù)說他的爺爺參加過五四運動。
11、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為什么五四運動等能發(fā)展為大規(guī)模的群眾性愛國主義運動,甚至取得勝利。
12、本文就五四運動對海南近代社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略加論述。
13、中國的文化現(xiàn)代化始于五四運動時期,是由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啟的。
14、1920年國立東南大學的設立,是東南地方精英直接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聯(lián)合運作的結果。
15、五四運動是當時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6、第五部分是《每周評論》對五四運動進程的報道。
17、發(fā)生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頭。
18、五四運動是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又是反封建的運動。
19、最后,又是他收獲五四運動的成果,組織共產(chǎn)黨,把五四運動引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軌道。
20、中國五四運動之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進入中國,并對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21、五四運動既是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又是近代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22、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于1919年在北京爆發(fā)。
23、大多數(shù)學者都同意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將近代史學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24、然而,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卻無法忘記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的五四運動。
25、五四運動前夕,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作為五四新知識界的嘉賓被隆重邀請到中國。
26、他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lián)會議。
27、五四運動正是做了反對賣國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運動。
28、孔子的禮治論是守舊的,基于繁文縟節(jié),非科學的方法,已被1919年的五四運動所否定。
29、1919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中再次呼吁抵制日貨,公眾反響強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