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謂順應(yīng)自然。
《文子·自然》:“王道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任下,責(zé)成而不勞。”《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shù)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張守節(jié) 正義:“任自然也。”
沿襲;承襲;繼承。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 漢 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薄逗鬂h書·梁統(tǒng)傳》:“ 宣帝 聰明正直,總御海內(nèi),臣下奉憲,無所失墜,因循先典,天下稱理?!薄侗饼R書·文宣帝紀(jì)論》:“ 顯祖 因循鴻業(yè),內(nèi)外協(xié)從,自朝及野,羣心屬望。”
保守;守舊。
宋 司馬光 《學(xué)士院試?yán)钋宄嫉炔邌枴罚骸坝谷酥椋惨蜓鴳劯臑?,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因循而不知變計,畏縮而不敢奮發(fā)。”
疏懶;怠惰;閑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世人婚冠未學(xué),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爾?!?宋 蘇軾 《與朱康叔書》:“因循稍疎上問,不審近日尊候何如?”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中:“人情樂因循,一放過,則不復(fù)省矣?!?/p>
輕率;隨隨便便。
《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 濮陽 之日為因循,用卻百金忙買得,不曾子細(xì)問根由?!薄抖鼗妥兾募っ罘ㄉ徣A經(jīng)講經(jīng)文》:“供養(yǎng)十方菩薩,且要飲饌精珍……如斯不敢因循,畢竟一生供養(yǎng)?!?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外編·唐上》:“凡 唐 人詩引韻旁出……必東冬、真文次序鱗比,則無遠(yuǎn)借者,然盛 唐 絶少,初學(xué)當(dāng)戒,毋得因循?!?/p>
流連;徘徊不去。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詩之二二:“門外青山路,因循自不歸?!?前蜀 韋莊 《出關(guān)》詩:“馬嘶煙岸柳陰斜,東去關(guān)山路轉(zhuǎn)賒。到處因循緣嗜酒,一生惆悵為判花?!?清 姚世鈞 《饒州舟次獨酌醉后放歌》:“東風(fēng)吹我來 饒州 ,因循又作兩日留?!?清 陳維崧 《花心動·訪寒松上人不遇》詞:“竹院因循,水郭遲回。”
引申指飄泊。
宋 柳永 《浪淘沙慢》詞:“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fù)佳人幾許盟言?!?宋 陸游 《宴西樓》詩:“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fēng)?!?/p>
猶豫。
《舊唐書·高駢傳》:“既知歷數(shù)猶在,謳謡未移,則懷拗怒之臣,貯救難除奸之志,便須果決,安可因循!”《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右司諫 陳岢 上書請戰(zhàn),其略曰:‘今日之事,皆由陛下不斷,將相怯懦,若因循不決,一旦無如之何,恐君臣相對涕泣而已?!?/p>
延宕;拖延。
宋 司馬光 《答胡寺丞書》:“京師日困俗事,因循逾年,尚未報謝。” 元 關(guān)漢卿 《四春園》第一折:“你可也莫因循,休遲慢,天色兒真然向晚?!?清 宋琬 《一剪梅》詞:“因循何日賦《歸田》?説道今年,又早明年,故園消息思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