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2(動物)捕取食物。
詞語來源
該詞語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
詞語造句
1、貓捕食鳥類及老鼠。
2、鹿被獅子捕食了。
3、這個地方的獅子捕食鹿和其他野生動物。
4、我們認為,它們的這種生存策略是為了應對生存競爭和其他生物的捕食。
5、捕食能夠影響一個物種的行為、組織結構、體型大小和其他特征。
6、例如,它能削弱幼年小丑魚的方向感和嗅覺,讓它們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
7、成蟲會避免此種捕食方式,典型的以花蜜或花粉為食,雖然某些螢火蟲成蟲壓根不進食。
8、這種動物在當?shù)睾艹雒?,主要因為他們在捕食海豹時躍出海面的動作。
9、另一個例子是,一旦鯊魚這個主要捕食者從生態(tài)平衡中消失,珊瑚礁上的生命就會逐漸崩潰。
10、例如,有細菌性食物時,古代的祖先會打開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允許他們爬過去并且吞噬他們的捕食。
11、研究表明,在鉆探設備附近的廢棄物吸引了鷗來捕食其他物種。
12、只有當它們長大一些,一些魚才能夠更好地逃避捕食者的追趕。
13、萊奧納多曾回憶有一只捕食的鳥飛臨他的小床,用尾巴上的羽毛在他的嘴里掃來掃去。
14、動物們使用保護色隱藏在環(huán)境之中,從而不被它們的捕食者認出。
15、每天晚上,雄性岳蛙都要擁抱著這個卵塊,可能是為了使它保持濕潤,或防止它受到昆蟲類小捕食者的攻擊。
16、研究報告稱,在海峽群島地區(qū)的過度捕撈使魚類數(shù)量減少,否則它們也將成為白頭海雕的捕食目標之一。
17、他們是最令人作嘔的海底生物,如果這還不是最賤的話,它們還長著一根在捕食時充當誘餌的肉質“釣竿”。
18、好消息是,如果對老虎加以保護,保證有可捕食的獵物,老虎數(shù)量是可以恢復的。
19、炎熱的夏季以及溫和的冬季會使一種捕食蜜蜂的亞洲大黃蜂大面積分布,這給蜜蜂造成很大的威脅。
20、和本研究中的貓鵲雛鳥截然相反,馬拉博士說鳥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和建筑物、窗子及高塔的碰撞,其次才是捕食。
21、馴鹿依靠紫外線發(fā)現(xiàn)可供食用的地衣。它們還能在反紫外線的雪地上發(fā)現(xiàn)捕食者的尿液,尿液是吸收紫外線的。
22、植物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這種植物是食肉性捕食者,它們捕殺昆蟲是為了“給自己補充營養(yǎng)”。
23、他們的重要發(fā)現(xiàn)包括一種深海鯊魚和一種海星,前者可以把胃部充滿水來使身體脹大,從而嚇跑捕食者,后者則只以浮木為食。
24、影片中一個場景是一只孤獨的狼捕食牧場上的一群羊。
25、他們會采取進攻,就像禿鷹捕食獵物一樣。
26、即使進化到更夠使用武器,自身也變成了捕食者,這些大腦中的古老神經回路仍然提供了一種針對其他人類行之有效的防御手段。
27、再有就是一旦他們的家畜遭到捕食,均以某種方式為他們提供補償。
28、盡管有些研究已經在統(tǒng)計每年被捕食的動物的數(shù)量,但是具體的結果仍在估計當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