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釋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zhuǎn)折,和諧而有節(jié)奏。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靖節(jié)·休齋論<歸去來辭>》:“ 陶淵明 罷 彭澤 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子美 之作,有綺麗穠郁者,有平澹藴藉者,有高壯渾涵者,有感慨沉鬱者,有頓挫抑揚者,后世有作,不可及矣。”《九尾龜》第一回:“那一聲搖板,卻唱得頓挫抑揚,十分圓穩(wěn)。” 魯迅 《<集外集>序言》:“但這是當(dāng)時的風(fēng)氣,要激昂慷慨,頓挫抑揚,才能被稱為好文章。”參見“抑揚頓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