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簡介
[a handout] 春秋時(shí)齊國發(fā)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gè)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后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列女傳》
引用解釋
原指憫人饑餓,呼其來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抖Y記·檀弓下》:“ 齊 大饑, 黔敖 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 默敖 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瘬P(yáng)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薄逗鬂h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羊子 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軍井未建,如臨 盜水 之源;軍灶未炊,似對嗟來之食?!?毛澤東 《別了,司徒雷登》:“ 美國 人在 北平 ,在 天津 ,在 上海 ,都灑了些救濟(jì)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币嗍∽鳌?嗟來食 ”、“ 嗟食 ”。 清 陳睿思 《贈(zèng)張永夫》詩:“途窮猒見俗眼白,餓死不食嗟來食?!?唐 李紳 《卻到浙西》詩:“野悲揚(yáng)目稱嗟食,林極翳桑顧所求。”
[查看更多]